摘要
本报告探讨了传统科技巨头主导的技术趋势如何向加密货币市场迁移,并预测这一周期规律将在人形机器人赛道重现。
报告首先回顾了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浪潮的演化路径,随后分析全球科技资本对具身智能的投资动态,并介绍顶级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进展与挑战。
最后,聚焦Web3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项目的概览,涵盖关键项目特征、经济模型及发展潜力。
通过深度剖析,本报告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前沿洞察,揭示去中心化机器经济在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战略意义。
一、传统科技巨头定义趋势、华尔街资本快速跟进、Crypto市场高效复制并演绎为去中心化的投资机会的周期规律或将在人形机器人赛道重现 1. 从科技巨头到Crypto的主流叙事的迁移复盘Web3的叙事演化深受传统科技巨头和金融资本动向的影响。纵观过去数轮叙事浪潮,其核心路径可概括为:传统科技巨头定义趋势,华尔街资本快速跟进,Crypto市场高效复制并演绎为去中心化的投资机会。
元宇宙浪潮(2021–2022):
Meta(原Facebook)于2021年10月率先更名并宣布全面转型元宇宙,投入百亿美元发展VR/AR生态;微软同年11月推出Mesh for Teams混合现实平台,聚焦企业级虚拟协作;英伟达同期发布Omniverse数字孪生平台;高通则设立1亿美元基金并推出Snapdragon Spaces拓展AR生态。这一序列动作标志着互联网巨头对虚拟世界的全面布局。
加密资产的表现同样显著,Decentraland(MANA)和The Sandbox(SAND)等元宇宙平台代币涨幅分别达70倍和280倍。虚拟土地NFT如Decentraland LAND和The Sandbox LAND的地板价一度飙升至5 ETH和4 ETH附近,折合数万美元。头部NFT项目如Bored Ape Yacht Club(BAYC)从发行价0.08 ETH飙升至150 ETH,价值超40万美元。这一时期的元宇宙资产在名人效应、大厂入局和投机热潮推动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短期爆发式增长,尽管随后市场大幅回调,但其惊人涨幅仍成为加密史上的标志性行情。
AI浪潮(2023–2024):
2022年末,OpenAI推出的ChatGPT引爆全球AI热潮,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微软迅速反应,于2023年1月宣布向OpenAI追加100亿美元投资,并将其技术深度整合至Bing搜索引擎和Office全家桶。Google紧随其后推出Bard对话AI(后升级为Gemini),并重组DeepMind团队加速AI研发。Meta则转向开源策略,先后发布Llama系列大语言模型,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2023年起,多个AI叙事代币获得资金追捧,如Fetch.ai (FET)、Render Token (RENDER)等平台币价格出现明显涨幅,在2024年初涨超10倍创下历史新高。去中心化AI项目如Bittensor(TAO),试图构建去中心化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激励机制,其代币价格表现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领先主流资产带来10余倍超额收益。2024年末,以AI Agent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行情带动整个市场,短时间内诞生数个百倍机会,彻底点燃加密市场对于AI赛道的FOMO情绪。#p#分页标题#e#
当前,传统科技巨头与顶级风投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正迅速升温,这种“科技趋势—资本热钱—叙事迁移”的链式反应模式正在重演,目标从AI与元宇宙转向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成为下一轮Web3叙事的核心候选。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
2025年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题为《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的研究报告,预测美国约75%的职业(6,300万个岗位)具有“人形机器人适配性”,至2050年可能影响工资支出高达2.96万亿美元。全球范围内,该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可达9万亿美元。
报告将产业链划分为三大核心模块:
大脑(Brain):涵盖基础AI模型(如NVIDIA的Project Groot)、数据仿真与模拟(如Palantir、Oracle)、视觉系统与半导体(NVIDIA、Intel、Qualcomm等)。
身体(Body):由执行器(NSK、RBC Bearings)、传感器(Analog Devices、Robosense)与电池系统(CATL、LG Energy)组成,注重轻量化设计。
集成商(Integrators):包括特斯拉、苹果、三星、小米、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具备打造完整机器人系统的能力。
高盛在其2025年2月的报